何謂「鸞」


鸞門修持心法

上天為三曹普度,乃大開方便之門,是故聖佛仙神齊降凡間,處處開堂,方方闡教,致力代天宣化,以木筆題字砂盤,傳真聖意,勸人履仁行義,棄惡從善,醒聾啟瞶,教化迷蒙,修身養性,正己化人,此乃鸞門之使命,體天行道,以匡正世道人心者也。

更多

鸞堂闡教之宗旨

鸞堂闡教之宗旨,是為匡扶人道,進而藉以扶鸞傳真仁道義理,導民從善。導民從善,民未必可以了解上蒼苦心,因而再藉「濟世度迷」、「博施濟貧」的義方,於精神上、實質上善誘已向背的人心。濟世度迷—是藉「天道無私,唯佑善人」為原則,闡述因果真理、賞善罰惡的規箴,使民心生出警惕。博施濟貧—是以蒼生誠懺發願的功德,轉用為實質日常所需、精神食糧之刊物,扶助貧困急危,以期脫離困境。所以不讓眾民因為思想偏激走上絕途,不因生活困窘而擅行惡道,促成人人內聖外王的階梯。

更多

何謂鸞堂及鸞生之使命

鸞堂的存在和發展,無非教化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所以諸天聖神仙佛以扶鸞傳真儒、釋、道的義理,乃是為了迎逢不同因緣者而設,聖神仙佛皆以慈悲平等之心懷,教化不同心態之修者,更承天應運由鸞堂頒承諸多殊勝賞律,因此,鸞堂可謂眾脈諸宗入道之基礎。當然只要一以貫之而修持,鸞堂亦可成為修者超生了死的渠道。

更多

鸞堂何以稱儒教

鸞堂以儒家思想為中心,儒家起自孔夫子,夫子取法於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之一貫心法,藉以詩、歷史及禮法教導群生。待其身後,門下生為贊夫子言行及道德而著四書傳世,以期宣揚。

更多

鸞堂興衰

鸞堂有許多別稱,如善堂、杏壇、聖教、儒宗神教。稱為善堂,是因為導民向善,以民眾福祉為優先,所得的嘉譽。杏壇的別稱,來自於恭接諸天聖神扶鸞闡教,並以其文字道理宣講,猶如師者開班授課而得此名。儒宗神教即是以儒家思想為教義,並由乩生正鸞扶桃筆傳真神聖之教義而得名。聖教即是因為扶鸞闡教,往來降筆皆是歷代神聖,所以榮獲此名。

更多

扶鸞拯迷

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」此乃上蒼拯民之初願。然則,世人因科技文明壟斷靈敏,終止上體天心之意念,罔顧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」之天德,肆意干戈相對,兵馬倥傯,民不聊生,是以,天降瘟疫警惕。然則,民心貪慾深重,依然故我,第十七代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因此震怒,欲重整人間玉石俱焚。

更多

鸞生之基本道德觀

人與人之關係乃道德之動因,圓融此關係即是道德所在。然則,道德並非只拘束在德目踐行,尚須圓滿身體及精神,方是鸞生應當圓融之道德觀。

關於身體—強健之體魄,方能踐行德目,否則懨懨在床談何德目,此理猶如佛家勉勵修持,延續保護慧命相同。是以,積極適度且恆毅之運動或練氣均可強健體魄。消極而論,維持環境整潔及正常作息,均可維持身體正常之耗用。

更多

鸞生為何需效勞

效者,學也、授也。勞者,勤也、功也。鸞生於鸞期到堂服務即是效勞。意即到堂學習ㄧ切聖務及聆聽訓文,持志殷勤,並將如此精神實踐在日常生活,即有功的存在。鸞生效勞依先進後學,彼此切磋砥礪,教學相長,於護法、修身養性外,尚需兼攝一切禮節(包括祭祀)。鸞堂以儒為宗、以神設教,學習禮節即奉諸神為師,見賢思齊,並由尊天法祖上,援引至生活—孝順、友愛。所以一切禮節皆須熟稔,包括鐘鼓生、唱生、砂生、筆錄生乃至於司儀等等禮節儀式,皆是以禮代表內心至誠。鸞生學禮及聆聽訓文,便是入堂效勞,出堂適時適法,成為他人學習的標杆,成為代天宣化的種子。

更多

鸞文的意義

文字如水,人心如舟,水可載舟亦可覆舟。因而正向的文字能夠洗滌混亂污濁的心靈;反之,負向的文字則似白刃傷人於無形,更恐因之造成群體傷害。所以,不可忽略文字的力量及點染力。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