醍醐灌頂(無庫存)

NT$ 42

商品編號: X040
暫無庫存

傳真類別:桃    筆

正鸞:聖化筆

旨別:奉    旨

出版日期:102/10/26

規格 : P.74

賞律:

 凡助印本書達百本者,敕准消解車關及外靈沖犯。

凡助印本書達三百本者,敕准消解因果一樁。

凡助印本書達五百本者,敕准消解因果公案一樁,及排解病厄三成,或提升功名福運三成。

凡助印本書達千本以上者,可累積累計,敕准化解因果公案三樁及排解病厄五成,或提升功名福運五成。

凡提供道學或生活疑難問題,經南極仙翁採錄藉題闡述羅列金篇者,得依助印五百本之功德嘉敘功果。

殊例降世,無非啟迪世人向道修善之願心,是以至盼世人踴躍提問,而解疑慮。

 

賞律:

 

凡助印本書達百本者,敕准消解車關及外靈沖犯。

凡助印本書達三百本者,敕准消解因果一樁。

凡助印本書達五百本者,敕准消解因果公案一樁,及排解病厄三成,或提升功名福運三成。

凡助印本書達千本以上者,可累積累計,敕准化解因果公案三樁及排解病厄五成,或提升功名福運五成。

凡提供道學或生活疑難問題,經南極仙翁採錄藉題闡述羅列金篇者,得依助印五百本之功德嘉敘功果。

殊例降世,無非啟迪世人向道修善之願心,是以至盼世人踴躍提問,而解疑慮。

 


傳真類別:桃    筆

正鸞:聖化筆

旨別:奉    旨

出版日期:102/10/26


諸葛武侯 降

 

中華民國101年07月15日

歲次壬辰年五月廿七日

 

聖示:為《醍醐灌頂》一書作序。

 

 

  註釋道學名詞、解答生活疑難的文章,通常摻雜著生活閱歷及獨到的見解,所以針對性的道學名詞解釋琳瑯滿目,而使學習者莫衷壹事。然則道學名詞是攸關是時的時空背景,所以援引至時下學習的修學者,往往以偏差的解釋陷入道學執著的巢臼。

  修學行持與生活處事其實是息息相關的。因為修道是實踐道學的功夫,然則世人難以離群索居,所以常在修道與生活中矛盾,更因此使道程窒礙難前。況且人人生活環境不同,有者生活在虔誠修道家裡;有者夫妻長幼信奉不同教派;更有者因為家人阻擾無法接受道學陶冶,林林總總的情況都必須藉由智慧排解。啟蒙智慧仰賴名師指點,並因材施教才可突破窘境,邁入道程。比如:昔時孔子教導冉有處世必須奮勇,因為其行事畏縮;教誨子路行事謹慎,因為其作風過於進取等等,都是因材施教的佳例。所以上蒼為矜世人之愁,而降世《醍醐灌頂》,旨欲排解生活與修道的衝突,俾以精進,早日回鄉。

  醍醐者,酪之精也,借代為智慧的結晶。《醍醐灌頂》即藉由啟蒙的佳語,俾使世人轉識成智,排解生活困擾及道程阻礙,早獲清涼覺悟。佛家將醍醐喻為佛性,而佛性人人本有,亦在啟蒙與否的關鍵。所以本書降世,必可成為修道窒礙者之指南,更可成為精進道程者精神、知識上的資糧,因而寶書降世必是洛陽紙貴。

  簡言幾語,光讚篇前,以為序。

諸葛武侯降序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壬辰年五月廿七日

 


元始天尊 降

 

中華民國101年07月29日

歲次壬辰年六月十一日

 

聖示:為《醍醐灌頂》一書作序。

 

 

  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派生出世間萬物,道是看不見、摸不著的,無聲無息,超越感覺的實體。道是有物有象有精在其中,但是有物歸於無物,有象歸於無象,從無至有,自有還無,所以未窺道妙者,以為道是玄之又玄,因而裹足不前。然則道是無所不在的存有,生活點滴處處是道,不用親近世人已然徜徉其中,只是見解不一樣,無法細悟箇中道理,乃致於生活茫然,無法自救。    

  天運之行亦在道中,只不過配合陰陽產生禍福,比如,運在陽則天庥降福,運在陰天怒降災。然則世人如何明解天運在道之行?唯以培植陽剛正氣,契合大道運轉,方可趨吉避凶。但道之淵博廣大,又令世人膽却親近,且又緣於道學闡揚有一成十,由十成百,萬萬千千之解釋,已成世人之絆腳石,因此,上蒼為正視聽而垂憫降世本書。

  《醍醐灌頂》針對世人聖凡間之疑竇,加以平淺的闡述,以期化民成俗,由俗入道,以期達啟迪作用,裨使人人知「道」而修道。

  開著之先,聊述幾語,希盼完著後,普傳世間,是為序。

元始天尊降序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壬辰年六月十一日

 


鴻鈞老祖 降

 

中華民國101年08月05日

歲次壬辰年六月十八日

 

聖示:作《醍醐灌頂》之序。

 

 

  善則上升天堂,惡則下墜地獄,乃是不變之真理。世人降生紅塵歷經輪迴,人生之過程生老病死,尤以死最苦,因而世人貪生懼死,既然貪生懼死卻又不守善道,居中曲直,乃大哉問也。

  超脫生死不外乎修養自性,自性修養啻要貪妄不染、自性又不迷、精神不亂,庶幾成仙為佛之列。然則,世人既不撥草尋根,且復作孽自亂,尚以死後無靈自居,乃至肆無忌憚,生前享樂,罔顧死後之苦,又何苦來哉。天幸鸞門以神設教,崇尚儒學廣著文字,推遠至廣,善緣締結,且幸諸天聖佛不忍玉石俱焚,紛降世間苦口婆心,拯民不知不悟之迷痴,俾使覺醒黃梁,早登彼岸。世人逢遇殊聖,豈可再作壁上之觀,理當踐行大道真理,方不負天德也。

  由古自今,人從母胎誕生,或男或女,或生富貴貧賤迥異家庭,雖言均屬因果所造,然於大道之下人人平等,各自生活環境不同,所生之大道疑竇亦是因人而異。是以上蒼委聘長生大帝,針對道學與生活之困難提供解惑,因此,《醍醐灌頂》並非富貴之人之專書。而是立於天下者均應捧抱研讀。

  寶書開著,略獻幾語,以為序。

鴻鈞老祖降序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壬辰年六月十八日

 


彌勒佛 降

 

中華民國102年08月04日

歲次癸巳年六月廿八日

 

聖示:作《醍醐灌頂》之跋。

 

 

  形容一件事物,可以用文字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描繪出輪廓,但是不可諱言,種種方式皆是以不完全的圓融描述,所以老子有云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又比如文字語言的翻譯,不同物種有其溝通的語言或頻率,強以翻譯為所知的文字語言,必然與原作者產生差異,毫釐之差再加上毫釐之差的學習和體悟,結果一定產生矛盾或失真的事實。

  文字語言的闡述,是提供方向及觀念,並非博學強記即可體悟原義。做學問如此,修道更是如此,經典教化提供宗旨及目標,並非強記經典文字即可一躍升天,而是藉以體悟在日常之中,否則一味仿效文字而不能體悟,則如印章無異。比如二十四孝乃宣揚孝道,但是倘若效仿割股療親的行為,豈不貽笑大方?人雖生而平等,環境不同卻是不爭的事實,能夠掌握觀念付諸實踐,並在不同環境中善盡及發揮所知的道學,才不負諸多善知識的闡述。

  道可以講得博大精深,也能夠以平淡無奇的文字鋪成。然則,所講所寫皆是道,所以修道不是枯木死灰,更不是遙不可及,反而是最接近生活的道理。比如愛惜物命是道;疼愛子女是道;桌椅的材質及使用也是道。因此,修道不必拘泥道脈或種族及生活環境,付出真情修學道理便已步履道程。

  《醍醐灌頂》以貼切平淺的文字,闡述善誘世人向善修行,且是書環繞在「先人道後天道」、「行勝於學」的脈絡闡述,無非欲使世道由家庭影響社會逐步祥和,所以不必過度執著名相,而當以點點滴滴的內容實行在日用,如此一來不被名相執役且可體現道理,方不枉仙翁往來天凡的勞苦。

  希盼世人閱書有得,得而行,行而宣化,不僅自身獲益更讓世人同沾法喜。略言至此是為跋。

彌勒佛跋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癸巳年六月廿八日

 


觀世音菩薩 降

 

中華民國102年08月11日

歲次癸巳年七月初五日

 

聖示:喜而降鸞為《醍醐灌頂》作跋。

 

 

  承平之世,民康物阜,修道問學儼然是調劑生活、慰藉精神,可有可無的活動。動亂之世,兵馬倥傯,民不聊生,修真求道似乎成為逃避亂世、追尋自我,緇珠必較的解脫課題。現下之世,是承平或動亂無法定義,但是三期末劫緊臨身後,卻是不爭的事實,世人如何自處且可獲得聖凡兼修的機緣,唯有賴宗教善知識的教化宣揚,方能在似是而非的時局中求得安身立命。

  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」。「事人」是人道課題,短短兩句即可道破本書意旨。然則,上蒼為勸化世人,所以藉由人道蛛絲馬跡,道破深奧的天理,無非欲世人從花花世界的人我關係、親友往來間,體會天道即在生活。然而,人道林林總總,畢竟仍是假我虛幻的假象,但若可在假中得真,便可邁入天道路程。

  對於人道,必須擁有積極參與的態度,因為命非常人可以臆測,必須修身以俟命。為何當修身?身即矛盾的假我,既知天道為善,則以矛盾的世間混濁應付,所以人間被稱為苦海。種種磨練乃至所有自身的、他人的小奸小惡,都是因應天道之善所演,令世人明白曲直是非,比如樂即是苦後得到的感覺。諸此種種在人間引現,所以欲修天道,必由人道開始。

  《醍醐灌頂》乃是際值叔季應運降著的寶筏,因為千宗萬脈各個闡述方針也有差別。由貼近的人道思想做為立言宗旨,因此,本書符合各教脈研閱學習,希望付梓後廣為推行宣化,眾生齊獲善知識,而在渾噩不明的時局下,獲取解脫之道。言盡於此是為跋。

觀世音菩薩拔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癸巳年七月初五日

 


燃燈古佛 降

 

中華民國102年08月18日

歲次癸巳年七月十二日

 

聖示:為《醍醐灌頂》做跋。

 

 

  今昔、生死、你我等等生命課題,縈繞生活周遭,並且時常成為談論的話題。有的持以儒家思想|立德、立功、立言;有的以道家觀念|清靜無為與崇尚自然;有的以佛家為基礎|慈悲、平等、愛護生命。林林總總的思想道法,在生活中寫實地發生,所以應以何種立論為基礎,時常令世人莫衷一是,進而感歎道法難修,生活困難。

  不同的時間、空間,必然有一符合的法門應運闡揚大道,裨使世人內心有所依歸,期盼超脫生死。因此,修行不必拘泥而成畫地自限之法執。縱然在同一個時空環境下,有門暢然興盛於世間的道脈,如是道脈當然也無法盡數符合大眾信仰,這情況是因為在自我生存環境客觀條件不同,所以修行不可如枯木死灰,應當靈活運用「道理」,才不會陷入夏穿冬衣,不符現實的窘境。

  人自降生大千世界,絕大多數是受家庭影響一生的人格特質。家庭是由親情倫常架構而成,所以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等等五倫觀念,已然深植既有的傳統之中,但生活即當侷限倫常思想嗎?親眷友朋來往當遵循。在爭吵時,或可依清淨退讓、不與世爭的道家觀念應付;在夫妻間,則可以佛家平等、無有男尊女卑概念相處。諸此種種,每個教脈有其宣揚的中心,倘若可以觸類旁通,專一教脈,當然最佳。但事實上可以接觸學習種種法益,實踐予生活仍然可使人道圓滿。待事事圓融精進,信仰中心必可游刃有餘。

  南極仙翁著造此部《醍醐灌頂》聖書,藉以歷經數度混沌之閱歷,看盡世間冷暖及浮沉,以最中肯不偏之言論闡述道理於生活點滴,乃期世人聖凡兼修。因此聖書問世,必然洛陽紙貴,人人爭讀,成為生活上解惑的良師益友。滿盼付梓後廣為傳播,利益眾生。言盡於此是為跋。

燃燈古佛跋於

無極證道院

武廟明正堂

天運癸巳年七月十二日

 

本社善書為免費贈閱,索取善書以中華郵政310*228*103規格的箱子為最大出書量(約30-50本)及由本社負擔郵資。第五十一本以上或超規的索閱數量,敬請自付郵資。並歡迎依工本費惠予助印,以利充足庫存,流通善知識,淨化世間,功德無量。

欲大量流通普化之善信大德,可電洽本社04-22393203索取,執事人員竭誠為您服務。

助印劃撥單